《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因为是第一课时,主要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并重点学习“唱歌谣”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环节比较清晰,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引导学生品读“歌谣”的时候,我设计一到学生有层次的朗读:第一遍读流利,第二遍读出感情,第三遍读出感悟。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在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听歌谣的经历,再加上自己的师范读第一段时语速有些快,当我再次引导品读歌谣时,学生没有读出预期的效果。关于朗读,我觉得每个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重视训练。
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为了营造朗读气氛,我在朗读环节添加了背景音乐。课堂中在教师范读、学生感悟品读及文改诗的部分添加了音乐,多则不佳,过多的音乐渲染反而会“拖累”朗读。如果把文改诗的环节提前至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歌谣的环节之前,效果会更佳。
在课堂提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浏览课文,思考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启蒙我的。”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有些不明白,如果改为“母亲用哪些方式启蒙我的?”这样的问题会更明确,也能迅速找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方式;在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作者的爱时,我提问道:“母亲仅仅是在为我唱歌谣吗?她还在向我传递着什么?”学生回答“知识,文化……”,我的本意是引导孩子感悟母爱,如果问题改为“母亲仅仅是在为我唱歌谣吗?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这样学生更明确该回答什么。明确提问,会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