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用两课时的时间,执教了《孔子游春》这篇文章。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年头执教这篇文章了,在充分解读这篇文章之后,在与六(8)班学生进行亲密接触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一、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我在整体感知时,引导学生分段,明确课文分为三部分内容,并概括为“赏春、论水、论志”,并根据这三部分内容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就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在教学论水时,同样抓住水的四个优良品质,结合具体的词句感悟水是真君子,从而激发学生愿意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二、围绕重点,拓展训练。
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两次拓展内容。一是“赏春”时,学生既感受了泗水的美景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又认识了排比句式,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排比的句式赞美大自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二是“论水”时,利用省略号,结合感悟孔子论水的情谊,引起共鸣,激发出学生对水的情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赞美水的真君子品德。从学生说出的几个水具有的真君子品格的句子,可以看出学生对水、对真君子的情谊很深,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
三、古今对照,深入理解。
在感悟“言志”内容时,我出示了论语中的一段原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言文。聪明的学生很快发现论语原文的内容就是书上孔子和弟子言志的内容,立刻来了兴趣,对原文的解释变得轻松愉悦,背诵起来更是事半功倍。
在拓展环节,出示了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赞美之言,还出示了《论语》中比较熟悉的几句,这样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就更高了。
不足之处:
我觉得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太多,第二课时稍显轻松。对“赏春”和“论水”的内容理解深刻。对“言志”这部分的内容理解得少,读得也少。
重建想法:注重勾连。
要加强学生对孔子论水的情谊这部分内容的感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课文与生活的勾连,发现真君子,发现真君子的好品德,争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在帮助学生真君子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着重抓住“论水”这一篇,结合已经读过的诗句、名言以及相关的人和故事进行理解。然后,重读“言志”,在理解志向的基础上,再结合“论水”的内容,对“真君子”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建立课文内容的勾连,让理解更深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