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上课前,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解读后,我看了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视频,试图从他们的课中找到可以教给学生的语用点,我想过模仿文中丰富的心理活动来写一个小练笔,或是在教完“满怀好奇”后,剩下的三处心理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批注,但发现原定的目标都不符合年段特点,最后才想到用关联词来进行清晰的表达,但因为三年级才刚刚接触关联词,于是我在课上给了学生固定的框架,课上完,整体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但听了薛校长的话,让我认识到了许多不足。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提问过于琐碎。薛校长建议主要抓核心问题展开,把二十几个问题转化成学生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划句子,说说为什么有心情的变化。在组织讨论的时候,老师作为追问、反问切入,追问:为什么会有心情变化,如何把心情变化的词语、变化的缘由说的有理有据,找找理由,表达也要有条有理,要找到根据。小组精读然后集中交流,接着在老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表达,帮助学生清晰表达。例如: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到一脸疑惑、将信将疑这,信的理由,从远近文明的种桃能手、说的话、神情,表达要有思维的过程,语言训练的点就是表达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根据文中中关键词提问,根据难懂的句子提问,在学生提问中补充拓展,教孩子抓关键词、难懂的句子、谋篇布局提问。最后建议,结合生活实际讲减少与增加的道理,从生活、科学角度讲都不贴切,通过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
这一系列的指导让我对这堂课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以后的教学设计有不少启发,实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