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6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田敬敬

《咕咚》是一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也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因,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今天我教学了本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以下比较好。

一、 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模仿声音,开心地读哗哗哗、呱呱呱等象声词,孩子们读得很开心,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这开心的读象声词游戏中,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象声词,也知道了通过认读这几个形声字的方法认读了咕咚。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让孩子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符合了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二、 识字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在识字和写字。而本课只有部分生字标注了拼音,所以教学本课的生字时,谢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如用熟字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运用组词的方法识记。而且,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认读,少了枯燥的识字方法,孩子更乐于学了。

但今天的教学中也还有不足的地方,如本课的语文素养提升是引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只在第一幅图时运用了这种方法,而后面的几个自然段教学没有很好的运用书上插图的来帮助理解课文。可见,这样的教学是还没落实本单元的目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