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5-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严素云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并使用好我校导学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紧紧围绕学情调查中小组内汇总出的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在上一节课的预习引领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重点对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勾画及理解;多朗读课文,试着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等。

   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不能收集到宋庆龄的资料,学生对宋庆龄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这样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真正的理解。

2)课堂充满活力不够、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往,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课堂上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3)学生展示方式单一,展示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如板演应该增加等。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显得放不开,畏畏缩缩的,信心不够。另外展示姿态、语言等也有待加强规范。

4)学生对课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导上还远远不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时,师生各做什么,还不够明确,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明确。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等,这一点做得不够。如能由此再做一点联想,我们其实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范文,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宝库。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迁移运用课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