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认知到运用之间的距离——复习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陶榆萍

认知到运用之间的距离

——复习教学的思考

自从进入复习以来,总在困惑如何帮助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起来,于是一张张属于我的思维导图出现在了黑板上,我知道这个思维导图还只属于我,如何让学生也架构起知识框架呢?

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尝试知识整理,差异极大,这种差异首先来自于态度,其次因为本身对知识认知的差异也很大。有一些学生是上网查阅后照搬了,有些学生就是照书上呈现的一些知识整理了一下。真正能进行完全自主回顾并理出思维导图的孩子并不多,于是就想着要指导,想着用我的板书给予示范,当然慢慢地,一部分学生还是有进步的,但一轮即将复习完毕时,我自问学生的认知有了哪些提升,就知识结构而言,形成了吗?所以每节课前,我还总带着学生再次快速回顾上节课复习的知识框架,这些都是企图学生有真正内化了的认知。

再者,有了认知,学生调用认知的时候是否有障碍,如有障碍,其实认知并没真正建立,所以从认知到运用的距离其实就在于是否真正内化。举一个例子:在复习完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学生能脱口而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练习时有时会给出两个直观的数,学生可以去判断关系后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但有时就抽象了点:AB,或A=5BA-B=1,这样形式的练习一出现,很多学生又不知从何着手,又不会去分析关系。由此看来,给出两个数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也不一定是先判断关系,而是找着找着发现就是那个数而已,从认知到运用之间其实缺的是关系思维,缺的是模型思想。

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结构的建立,很重要的一点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关系思维的能力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