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先写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再写那里种了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最后写树和喜鹊都很快乐。三个场景描写之后,都各起一段,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故事告诉我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一年级的学生慢慢适应集体学习的生活,在班级体这个社会群体中,他们学会沟通,学会交朋友。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感受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中,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第二课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给图配音”的方式来指导朗读。通过评价等地表提升孩子的评价能力和水平。第一二小节,主要是让孩子们体会孤单,有感情朗读,第一课时已经联系上下理解过这个词语,这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去感悟。比如你就是这棵孤零零的小树,你会想些什么?孩子的反馈都能提到,不知道做什么,有点难过无聊,通过这种情感的传递,指导读好句子。给第二幅图配音,学习3、4小节中,通过文中邻居的相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和邻居的关系,体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在处理第三幅图时,通过配音升级,加上动作的一个表现,来感受有朋友的快乐。最后在配乐中朗读,全班的孩子都能在情景中读好课文。这个学期,孩子的评价语言越来越丰富。从最早开始,孩子们的评价只是在找别人的错误,慢慢地学会欣赏别人,通过今天的这个课,能从不同的层次来评价,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这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地方:1、在想象配音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是不是可以只配一幅图,把后面的时间留给写字。2、在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上,更该关注到语文的一个思维训练,从宏观来指导阅读,从外到内,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花艳春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