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中。整节课,教师始终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朗读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就李老师的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三、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
课堂上,李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对“得意洋洋”一词,李老师是采用让学生配上表情和动作来感受理解;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先让学生找出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并告诉学生两个词都有“害怕”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到底怕什么?更怕什么?”从而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五、以文为本,以读促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骄傲使人落后,要正确对待荣誉,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动力的道理。教学中,老师不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段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蜗牛飞行比赛时的“遥遥领先”,得到奖杯时的“洋洋得意”,向同伴炫耀时的“骄傲自大”,不能飞行时的“后悔莫及”……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做到了以文为本,以读促悟。
整堂课李老师注重朗读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学中李老师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还指导读出了感情。就这样,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读的形式,再加上老师的朗读指导,学生们读得特别带劲!李老师还运用了多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放开地读。她的评价也不是仅限于表面,而是对孩子发言的引导和提升。所以学生们都表现的很积极,也很会表现,有的孩子情不自禁的加上了表情。在这样反复的比读中,课文的形象深刻了,自然学生的感受也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