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3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虹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首先,课前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

其次,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的重点句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引导学生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通过联系上文,“失去师父,患眼疾双目失明,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我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再次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伤心难过。

阿炳把这份情感寄托于音乐表达,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配以老师的范读,把学生带进了乐曲,一曲而终,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激起了学生想从音乐中来探索阿炳的欲望。

但是,这堂课,我没有充分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虽然我自始至终饱含深情,但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动起来。课后反思,我给学生思考感受的时间不够充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