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吸引他们的,因为神秘莫测的火星,本就充满奥秘,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首先,我让学生读课题,发现特别之处,交流、体会引号、破折号的用法,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问题,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结合文中的两个设问句,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孪生兄弟”的相似和不同,了解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和火星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一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讲讲原因,在后面的推进中,结合文本,让学生体会“类比”“比拟”“举例”等说明方法的好处。重点体会“如果”“可能”“也许”“推测”“推断”“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词句,感受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趣味性。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定位要放在学习语言表达上。因为本课内容较难理解,如何帮扶学生读懂文本呢?要扎扎实实抓好预习环节让学生读通文本,在初读环节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从课内读到课外,借助课外阅读可以弥补学生对火星科学知识了解不多的现状,这样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关注语言。而我在这一方面,自身做得还不够好,在说明文的教学上,应该更加理性严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