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在这节《猴子种果树》中,我在备课时思路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识字——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这四个环节。 平时,我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都是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目的是纠正孩子们的读音并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和理解文中所学的词语。 这节课,是先将词语进行分类,本课词语较多,分成四类:
第一组: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
第二组: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樱桃好吃树难栽 农谚
第三组:乌鸦 喜鹊 杜鹃
哇哇 喳喳 咕咕
第一组果树的名称,学生读完后,引出与树有关的短语,也就是“农谚”,第二组农谚,先解释第一个“梨五杏四”,再举一反三理解其他三个谚语的意思,从而指向农谚意义的理解。这对七八岁的儿童来说,农谚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点拨。 第三组鸟类名称和它们的叫声,教学时让孩子们竖着读,让孩子明白归类有助于识记词语。
在学生识字后,都会进入学习课文的环节,提出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让孩子们反复读课文并谈出感受,读出语气,以便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读题质疑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并通过猴子做的两件事:“浇水、施肥”顺势我就并进行了随文识字,指导学生写生字“浇”和“施肥”这几个字。再通过:“拔掉、改种”这两个词语连接全文。同样是对课文内容讲解,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去分析,而是通过连环画的方式让学生跟随老师弄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由于课文后面几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讲故事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讲后面的两部分,并不断用他自己的方式赞扬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内心讲故事的欲望,树立孩子们讲故事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上就能够讲课文的三个小片段的故事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没有把易错字的读音指出来,比如“着”急的着,还有耐心的耐等,在引导学生找哪几种果树或阅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一些圈画的策略,导致有些孩子没有找准、找全相关的知识点,类似这些细节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把压缩时间,把猴子在栽树过程中的“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渗透在讲故事过程中,把表演和讲故事结合,两者不能割裂,用优秀孩子的朗读引领其他孩子对课文的读、体会其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然后再创设情境演一演,使得课堂更加立体起来。另外在朗读指导上,朗读的形式单一,没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没能调动学生朗读的情感,没有把学生带入朗读的情境。这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但纵观我的整堂课却没有上出低年级因有的趣味性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我本课教学的重点,但我觉得自己只是努力的达成目标,而不是良好的完成目标,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还需改进的地方,我也会更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