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抓关键导方法 ——《近似数》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春燕

课前思考

本课主要教学的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这是在学生学会了含有亿级和万级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近似数、准确数。本课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近似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学习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学生受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有一小部分学生了解甚至会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具体题目怎么用这个方法求近似数不够清晰。本节课从进一步认识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作用以及怎样求近似数方面展开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堂实施】

1.拓宽举例明概念。

在例6教学中,我首先是结合数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近似数以及体会为何要学习近似数。为了让学生在概念上更清晰,特别是判断近似数,我在教学中又列举了一些实例,打破有的学生只凭“大约、约”这样的文字进行判断的思维定势,纠正了学生认知上的偏差,而是感受到一个数是不是近似数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判断。

2.抓住核心导方法。

在具体教学求近似数的方法时,我主要借助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并设计核心问题追问:明明两个数都是38万多,为什么一个接近38万,一个却接近39万?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位上的数?从而将“四舍五入”的本质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练习中我又通过提问进行比较沟通:⑴省略“万”后面的尾数主要看哪一位上的数?⑵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又要看哪一位上的数?(3)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呢?并适时提问:通过上面的几题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省略哪一位数后面的尾数就是把那一位后面一位的数四舍五入)

 从作业反馈来看,主要问题是学生对于找关键数位还不够清晰,尤其是要求是“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学生不能正确确定根据哪一位的数来四舍五入,究其因,是对“尾数”的意义不够理解。

【重建思路】——让学生充分理解“尾数”的含义。

可以适时把数位顺序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应着数位表理解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指哪些。并设计题组练习:如果将233482四舍五入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我教学时利用书上的第7.8.9题来沟通比较,课后想想,利用同一个数效果应该更好,更能让学生体会尾数的含义】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全班交流。通过合作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采用结构化的练习设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对“尾数”的意义理解。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6995400≈ 700万(这是一位学生的作业,清晰的表达了思考过程)

   加1   五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