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丽

《识字1》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认读,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图文并茂,接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诵读词串既能丰富学生知识,了解民间风俗,又能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除了图文结合,了解了相应的节日风俗,还借助和节日有关的诗文、儿歌,故事让孩子们在诵读感受中进一步了解,并有效积累。

春节、清明和中秋是同学们所熟悉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学生刚刚从那热闹的气氛中走出来,所以对这一词串的理解是相当容易的,结合王安石的《元日》让孩子们诵读感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放爆竹新桃换旧符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对教材作了有效的补充。

清明这组词,学生对踏青不太理解,我告诉孩子们就是在这时节出去郊游散步。补充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特殊的天气特征,再结合词串中的扫墓踏青感受特有的节日氛围,学词、积累一举两得。再者给孩子们讲了孝子介子推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孝敬父母的美德

端午节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吃粽子,其余风俗是我们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所以在理解时,我给学生讲了关于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的来历,较好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借助了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感受着赛龙舟的场面,乐在其中。

中秋这组词串,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明白一些是非课的最后,我又和学生谈了其余传统节日的风俗,如重阳节的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吃腊八粥,元宵节的 吃汤圆、玩花灯,猜灯谜,大家被节日的氛围包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补充内容的加入,吸引了孩子们,让课堂变得有趣、庄重,孩子们陶醉在神话中,沉醉在感人的故事中!有了这些故事的感情基础,再读韵文,确实又有一番深深的感受,通过他们的声音又表达了他们内心一片情另外,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孩子对清明、端午节的习俗有所了解,但节日的时间并不清楚,只说出中秋节是八月十五,而且说的是815日。这种现象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

  作为新教师的我还要继续努力,想起一句名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此自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