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二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倩倩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作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为主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再通过同桌读,小组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中索要阐述的水滴穿石的的道理。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知道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再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滴水穿石的本意,最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并进行评价,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并进一步体会第二自然段作者的表达方式。由此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在完整朗读的基础上,自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行精读,从他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并进一步通过朗读体会这种精神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们懂得自己应该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拓展练习,让学生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说说自己所了解到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并收集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纵观这堂课,我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很多学生乐于说,这是我这学期来的课堂上很少见的。本来我以为设计的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这一环节不可行,没想到课上下来,效果却满好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写文章少不了事例,如果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道理,那更好。这真的让我感到欣慰,也让我懂得,不要过早地给学生下定义,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要相信我们的孩子。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