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精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面带微笑):同学们,冬日的烟台的海是凝重、壮观的,那么在东风荡涤的春日、海风送爽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天又会是怎样的景观呢?
生:(满脸疑惑的、摇摇头)不知道。也许会更美。
师:(和蔼、亲切地)同学们,这篇课文的第3节—第5节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所以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学习,好吗?
生:(异口同声、欣喜地)好、好!
师:别急,咱们先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习第2节。(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来说!我来!
师:(面露喜色)这么多同学都知道,真棒!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不仅十分自信,而且个个记忆力十分强!好,我就请你。
生:刚才我们先读课文,一边思考冬日烟台的海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然后找一找哪些词句可以体现这一特点,体会体会,最后我们看看人们的活动又是怎样的。
师:(一边鼓掌一边说)你说得很对而且很完整,老师要把掌声送给出色的你。(说完,同学们也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现在咱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季节进行重点学习,好吗?
生:好!(然后按要求开始小组学习)
师:(巡回指导)
生:(举手示意)
师:(笑眯眯地、亲切地)善于学习的人不仅能把课文读懂,而且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这样吧,我们先来交流春天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有的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站起来举着手)我我我……
师:你很自信,我就请你。
生:春天烟台的海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师板书“绿盈盈”)
师:好的,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师板书“活泼”)
师:大家说得都很不错。那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
(待学生回答后,出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朗读→师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春日烟台海洋的轻盈、活泼?老师还要给你配上轻柔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音乐哦!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朗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解。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进行自由阅读,读出个人对烟台某个季节大海的感受,而且十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
例如: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老师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为深读课文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此同时,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次审美体验,必然带有一定的个性化成分,存在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和个性化的东西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此片断中,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教师都予以认可、鼓励,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