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执教这堂课,我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根据一年级的的基本学习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但注意时间短,需要不断地吸引。一节课下来,回顾整堂课,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有得也有失。
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语言的环境。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比如:让学生看动画——草绿花红与枯枝败叶的强烈对比,一目了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雨点儿给花和草带来的变化,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不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朗读的体验和朗读的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朗读也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 。为了让学生读出情感,我不追求朗读的技巧,不追求整齐划一的朗读效果,而是通过看图片讨论,看课件想象,通过具体的图像,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但课无完课,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前面过于仓促,后面的时间过于充裕, 想象说话环节和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结可以时间多花一点,这样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