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十分有兴趣。
阅读好儿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在读书的训练上我采用了当天阅读最认真的小朋友就能够当隔天的小老师进行带读的办法,或者是小组读、合作读、擂台读等多种形式的手段来提高孩子们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学生用心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十分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透过自我的范读,请不一样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但是,仍然有遗憾的地方,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模仿欲,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所以,再次感觉到,备课需要花的时光精力之多,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