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方面呢?
生:自由默读。
生:介绍了麋鹿的外形。
师:(适时马上板书:外形)不错有外形,文章的那一节写了外形呢?
生:第二自然段。
师:继续交流,还写了麋鹿的哪些方面?
生:经历。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有句中心句你能读出来吗?
生: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师:请大家把这句中心句画出来,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课文哪几节介绍了传奇经历呢?
生:五到七。
师:那剩下的三四节介绍了麋鹿的什么呢?
生: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生:他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生:他们的体重。
师:同学们说的都只是其中一小方面,这些统称麋鹿的什么呢?
生:(各个面面相觑,很迷茫)
突然有个学生举手了
生:介绍了麋鹿的生活习性。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呢,你知道什么叫“生活习性”吗?适时板书“生活习性”。
生:生活习性就是麋鹿的一些生活习惯吧。
师: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翻到后面练习,题目里写的清清楚楚三个方面。所以阅读时,有的时候也要学会从练习题目中得到阅读信息。
【教学反思】
这是我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的教学实录。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麋鹿的外形和习性找出是没问题的。难点在于“生活习性”,怎么让学生理解。学生不会从课后习题题目中了解信息,更没听说这个词,该怎么办呢?有时学生说不出只好老师引出。但是好在有个学生知道,说出来了。我询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目的是想,他会不会是从后面习题中得知的,很想顺势大力表扬。但是他的回答更令我吃惊,“生活习性”大概就是“生活习惯吧”。也许他说得和字典上的解释有出入,但是他能说出是生活习惯已经很不容易了,接近了正确答案,够了。便于学生理解的解释便是词语最好的解释。有时你一定要强加给学生字典上生硬的解释,学生就是难以记忆,就是记不住。我的不足在于课前其实自己给没对什么是习性做个彻底的了解,所以我没有给出学生明确的答案,变草草收场了。看来,语文老师没有精心的准备还真得被学生们难倒呢。所以,老师钻研教材还应该更深,更广,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