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2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丽倩

《秋天》是部编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种景物发生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在课前我们一年级组开展了“品秋”课程,学生对秋天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对课上引导学生与实际秋景联系起来,学生进入情境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就对我今天下午的研讨课进行简单地反思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关注一年级的年段特征,整堂课以识字、识词教学为主,秋天是学生学的第一篇课文,学生的识字方法还有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了加一加、编字谜和组组词的识字方法。教学“了”和“子”时渗透了这三种识字方法,接着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识记“树叶”。但对“树叶”二字编的字谜要注意不能颠倒生字部件的顺序,可改为“木头对”和“口张十次”。“树”的教学,让孩子们来比较“树”这个字中间的木字旁和原先学过的“木”字有什么区别,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说认识的木字旁的字,然后又帮孩子们整理了课文中已经出现过的木字旁的字——棋、桥、桃等,最后再予以总结这些事物都与“木”有关,所以都是木字旁。这一环节,既帮孩子们回忆整理了相关字词,又学习了新的偏旁,明白了字的意思。如果能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积累更多与树有关的词语,比如树干、树枝、树叶等,那就能一举多效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堂课中,借助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认识大雁南飞排一字和人字时,借助了图片,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看着图片背一背这句长句子。课上学生情绪饱满,朗读抑扬顿挫,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但个别朗读存在问题,学生站起来读书声音不够响亮,不够自信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个别朗读的培养。另外作为第一篇正式学习的课文,应该带领孩子们先来认识自然段,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标注自然段,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教,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升。

没有完美的教学,课堂总是留有遗憾的。但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出发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会积极向曹老师、眭老师和沈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