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俊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1、入“情”诵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朗读是语文课堂最经常也是最实惠的语感训练渠道与手段。本节课,我通过配乐范读、默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情境,读出文章的内涵,读出小平影响的深远,读出人们的深情,既增强文章气势,更加深读者内心体验。整堂课我还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为此,我多次“身先士卒”的忘情范读,使学生备受感染,增强了朗读欲望。学生活跃的思维,深情的朗读又感染着老师,师生互动,入情入境,感同身受!适当的多媒体图像音乐的运用也起了很好的渲染效果。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积极创设情境,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盛况等画面,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会与山河日月同在,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纵观本节课,学生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人形象,接受了不同层次的语感训练。但是对于文中四个 “也许”(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政策等)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另外如何结合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揣摩其表达方法;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待研究提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