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一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婷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教学中,我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展开教学,感受文章清晰脉络。

  其实,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也时常感到很困惑,我们老师都知道,第一课时教学的目标无非是识字、学词、读文、感知课文,所以,课堂上总是无休止地写呀,读呀,一节课下来,字没写好,文也没读通。另外,由于第一课时还没走进文本的核心,所以,好多的第一课时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我总在思考: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上出趣味?怎样让第一课时更有效?所以,在备课时,我一直在“兴趣”“有效”两个方面去考虑。《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我从一个小游戏导入,这个小游戏是看图片猜故事。那些图片都是一些小朋友们熟知的神话故事,因为带一定趣味性,所以同学们回答也都很踊跃,之后我又跟同学们讲了神话故事与别的故事的区别,让同学们对神话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知道我们本课学的也是一篇神话。

揭题,从辟的字义上理解开天辟地。然后质疑谁开天辟地,为什么开天辟地?学习第一小节,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一团”。质疑如何开天辟地,读文章2-8小节,找出一句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利用概括的词语,能自己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1.时间分配不合理,有点前松后紧。导致学生对于“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学习得不够充分;2.没有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机会,其实,在展示完读文后,我是想让学生重新回归课题质疑,学生可能就会提出“为什么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开天辟地之后发生了什么……” 等等一些问题,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这样一讨论就发现,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好自己说出了问题,指名学生回答,进而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概括)显然,老师在这里越俎代袍了。

《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引导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但没有加以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没有加深印象。

在理解以身躯化生万物一段时,只是粗略的找到哪些万物,理解词语,没有把身躯和具体万物对应上,来感受这些幻化的神奇性,加深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能在课堂上背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