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份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晴怡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一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教学时,我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里徜徉,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获得收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我这节课进行的有效探索,这种探索,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图文结合,引导想象——得其意。

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我又适时补充当时建造条件是多么艰苦,工具是多么落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会更充分地去体验莫高窟的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会得到增强。

    二、尊重个性,引导说话——得其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喜欢哪里就说哪里。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在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课文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训练。比如: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练习说话。

三、由扶到放,鼓励自学——得其法。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整篇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在具体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段落也是采用这种结构。并且,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写一句中心句,然后分写,先概括地一般介绍,再选一景物作具体描写,最后点名游客的感受。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策略。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在文中圈点,找出有哪些彩塑,哪些词语可以概括这些彩塑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准;继而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以及力士的“强壮勇猛”;最后,在理解各人物不同性格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

归纳总结了这一自然段的学法之后,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在“得意”的基础上,获得了学法上的新领悟,这就是“得法”。

    当然,这堂课上,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反思总结: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课前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环节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其次,是学生在练习写话时,姿势不够规范。这一点值得重视,在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提醒和训练。

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