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在“摇花乐”这一情景中,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作者淳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这个问题贯穿课堂,从三个原因引出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三个板块,把“摇花乐”作为重点让学生感悟作者童年时候的欢乐。
一、感受“桂花香”
课文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花的香味。对于学生来说,桂花并不陌生,所以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课后的资料,讲讲他们眼中的桂花,学生能说出桂花的香味很浓,桂花小小的,很不起眼……这时,再让学生读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能很自然地联系到自己,理解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因为桂花香。教学过程中,也能看到学生把相关的语句都找出来了。在这一部分,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了“浸”这个字,让学生体会人们浸在桂花香味中的感觉。
二、感受“摇花乐”
我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圈画出你认为“我”喜欢摇桂花的句子,并在给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旁边做一些适当的批注。接着在学生交流课文中表“我”喜欢摇桂花的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一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交流体会,在交流中启发学生感受到这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乐事。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尝试把静止的文字想象成一个个动态的画面,描述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学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忙得不亦乐乎的小姑娘形象。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让孩子去校园了亲自体验了“摇桂花”,让学生感受桂花雨的飘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关注提示语“喊”和标点“!”的运用更加让学生领悟到了作者透露出来的感情。
三、感悟思乡情
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直接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一定的难度。我从母亲的话入手,“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询问学生是不是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学生都知道肯定不是,但是还不能直接联系到思乡情。 在这一部分的引导做的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