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莫高窟》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祝卫其

《莫高窟》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课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在写彩塑与壁画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分别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再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读者对我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之情。总写:总括全文,写作者的感受,突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引起读者的共鸣。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1、认真阅读第2小节,引导学生发现第2小节用点面结合、侧面烘托、运用修辞等方法写出了“精妙绝伦”的特点。2、在总结第2小节写法的基础上,比较第2、3小节的写法。并在阅读比较过程中,发现语言的精妙;在欣赏飞天图片后用四字词语仿写。3、学习第3小节时,补充资料,激发爱国情感,感受文化的灿烂。在整个过程中,师生是投入的,学生是有所得的,与第一次试上相比,课堂更为开放,教学已经“落地”了。

但是,听了薛校长的指导后,我豁然开朗。我还未能真正领悟这篇文章编者的用意。对于第2、3小节的学习,虽有写法的渗透,但还不够透彻,不够“味儿”。第2小节可以从200多尊,到3类,再到一尊,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第3小节可以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4个方面再到一种(飞天),再用四字词语描写飞天,引导学生感受高度凝练的表达。第3小节的处理完全可以在学习第2、3小节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训练,而不必拓展太多的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