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优美抒情,通篇文质兼美。在写作特色上格外引人注目。全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令人神往、蓝晶晶,作者浓墨重彩去描绘眼中溢满的“蓝”,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
我在教学本课中,抓住这一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佳句,激发学生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课后,我在反思自己的课堂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等方面上,本课的设计亮点:指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引导他(她)们熟读深思。如教学“掬”——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生思考这个字为什么是“提手旁”?用动作去体验一下。于是学生用手作出双手并起、高高捧住的姿态,在直观的教学中他们立即理解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文中用“掬”字更体现出一种圣洁,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用这美丽的蓝天流泻的“透亮”洗脸,这是多么奇妙的啊!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奇妙的感受去读读课文吧!自然,学生在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于是便比原来读得绘声绘色了。不足之处:一,在讲到拉萨天空蓝的时候,有学生说仿佛看到天上的白云很白,他们把注意力移到了白云的白,而没有抓住蓝这个特点,我当时没有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二,讲到最后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有把课文意思深化到要保护坏境,保护自然,保护拉萨的天空,让它永远保持湛蓝,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