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桃琴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晰,以肖邦的爱国之情为线索,依次写肖邦被迫离开、告别亲人、思念祖国、临终请求四部分。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章的题目中我们能够获得许多信息,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先指导学生理解课题,针对课题来质疑,如: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这些问题有些学生通过预习已解决,有些则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慢慢理解。接下来,我请学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什么。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来细读课文。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第一部分被迫离开,重点体会肖邦离开的原因,通过朗读读出肖邦的无奈,对“不得不”要重读。第二部分告别亲人,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教完这篇课文,我感觉效果还是不好,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太多,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定教,让教为学服务,值得我的深思。说真的,如果教一篇课文,让老师围绕教师转,以教师讲为主,其实很好上,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自己的阅读能力其实并没有多大打发展,对学生是不利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