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同组老师进行认真地磨砺《爱之链》第一课时,在聆听评课之后,尝试着重建了这一课,感觉自己的收获还是很多的,现就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读人物,理情节,把课文读薄。
本课是小说,人物、情节是小说的要素。本课围绕“爱”,让学生首先关注人物,然后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弄清“乔依”和“老妇人”之间发生了什么,通过自读课文,关注“修车”“目送”两件事,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的相关内容,关注乔依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提炼出“无偿、无私”等能够高度概括乔依品质的词,随文理解“天经地义”这个词,然后概括出第一个情节:黄昏的乡间小路上,乔依无偿帮助绝望的老妇人修车,并目送他离开。最后关注方法,聚焦关键字词,概括文章内容。
接着用提炼出的方法理清老妇人与女主人之间的关系,概括出小说的第二个情节:“受到女主人热情服务的老妇人默默留下一些钱”。
这个教学过程源于六年级孩子在概括段意或主要内容时,不简洁,不完整,特别是人物比较多且内容复杂的文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契机,从方法的产生、提炼以及运用的过程很清晰地呈现在课堂中,学生在读课文、理关系、提炼关键词的过程中把长文章读简洁。
2、读环境,明心境,在语境中表达。
在本课中,环境描写是一大特色。本课有三处环境描写,每一处各不相同。第一处是在乡间公路上,作者用“飞舞的雪花、荒凉的乡间公路、破旧的汽车”等描绘,充分表现了“失业的乔依凄凉的心情”。特别是“颠簸”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乡间公路的高低不平”。在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体悟天气的恶劣,周围的荒凉,从而感受到乔依凄凉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表达的秘密——以环境表现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第二处是“餐馆”的简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这样写环境的作用。环境交代的第三处只是一个词“里屋”,首先,对比质疑:“为什么写里屋时没有写环境”,学生联系上下文发现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在最后,我们设计了“第二天早晨,在同样的公路上,乔依外出找工作”的练笔,引导学生用环境来表达心情。因为前期的铺垫,在这里学生的表达尤其准确生动,并且兴致勃勃。
有效的课堂一直是我追求的方向,这一次的重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抓住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现状进行教学,必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