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来写,洋溢着童心和童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在第一课时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闭着眼睛做了一些事,体会一下做盲人的感觉,为上课做好铺垫。通过让学生交流做盲人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明白盲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恐惧等等,引出“盲婆婆”相机教学生字“婆婆”,并进行“婆婆、外婆”的区分。围绕课题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在分段朗读时,可以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比如第一段的“喜滋滋”及“乐呵呵”,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拓展延伸到学过的类似的词语“笑嘻嘻、喜洋洋、笑哈哈、乐淘淘”。第二段中的“邻居、替”等字词通过联系实际理解,逐段读文既扫除阅读及理解的障碍,又明白了字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朗读途径,比如带表情啊,带动作,男女上赛读等,让学生乐于朗读。但在教学时由于小组合租识字上花了大量时间,导致读文的练习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