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作为第一课时我主要围绕读书和识字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直接引出“小松树”、“大松树”,接下去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用对对子的方式积累反义词,练习说话。
第一小节我画了一座山,让学生感知它们的位置,看课文读,再看图读第一小节,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更快地记住课文内容。接下里学生划出课文中提到的人物,进行伯的学习,这里主要侧重人物词串的轻读,以及让孩子明白伯伯的意思。
第二小节我从对话切入,先从小松树的话入手,学习三个语气词,尤其是“呢”的教学,选择语气词“呢”说话,让学生更加了解语气词的运用,这里我没有抓住资源,让孩子们跟着说一说。这里还要教学生字“答”,“答”是会意字。
第三小节是风伯伯的话。教学二会字“托”,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生字的设计主要是采用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托”的意思,再拓展文中的二会字“摸”,都是用到手,用提手旁。
学完课文,辨析“谁长得高?谁站得高”,并看图文一起讲绘本。最后的小组合作学生讨论的比较积极,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有效学习,组长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孩子回答问题声音有些小,今后还要多加训练;我的评价语还要再精炼些,不一味重复孩子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