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终于”,体会乌鸦想到办法的不易。于是,我面向孩子们,说:“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你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这下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读读小乌鸦的好办法,并与他们想的方法哪个更合理。他们纷纷表示乌鸦的办法好。我还让学生比较句子来体会。1.它叼起小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通过阅读比较,他们体会到乌鸦做事的耐心和小心翼翼。2.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联系上文“一颗一颗”,从而学生很快明白:加上“渐渐”很有必要,说明水慢慢的升高了。
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角色体验,动手实验,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简单的一句话,而这里的“到处”一词却包含了很多,我让学生扮演乌鸦,到处找水喝,我用采访的形式问“乌鸦”,你去哪里找水了?找到了吗?“乌鸦”回答我说:我飞到东边,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找不到水;我飞到西边,那里是一望无边的草原,找不到水;我飞到南边,那里是沙漠,一滴水也没有。通过想像体验,学生理解了“到处”一词,也感受到了找水的不易,体会到了乌鸦着急的心情。接着,“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那种喜出望外之情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