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4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4-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褚丽萍

 《识字7》教学反思

       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转盘演示,识字、识词。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然后继续演示转盘,引出其他的字。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理解字意时,我采用了自理识字,演示等的方法,学生很有兴趣,且很容易理解字的意思,而且掌握得很牢固。如:“清”为什么用“三点水”啊?在这我先运用字理学“清”,我先扶后放,“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其他字的意思。如让孩子感知“请”为什么是言字旁时,可让孩子即兴表演“让座”、“喝茶”等简单场面,在表演中感受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在理解“晴”“睛”时我还通过简笔画的方法演示“日”“目”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看过程感知“日”“目”字旁的意义,学生被这一过程深深的吸引着,很快就恍然大悟起来,还没等我画完,很多小手就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要表达自己对形声字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我相信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做你猜”“玩转盘”“摘苹果”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时间的掌控还不是很好;语言不够精练,有些重复;没有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在施教的过程中,还漏掉了有一些环节,所以,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的主要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