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旅行》是一篇科普小短文。采用拟人的写法,通过旅行家小水滴的自述介绍了大自然中水循环的过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水滴在山峰、大海和草原上有趣的旅行经历。
课文语言简练,句型丰富,是语言学习的好材料。第一自然段小水滴用一句话做了自我介绍。第二自然段共三句话,用“我去过…我去过…我还去过…”的句式分别写了小水滴去了山峰、大海和草原旅行的经历。作者连用三个“去过”点明气候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不仅写出了小水滴变化的奇妙,还写出了小水滴内心的快乐。第三、四小节则是写了伴随着太阳的升起,小水滴又重新开始新的旅行,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水滴的快乐与欣喜。在这篇课文中,具有丰厚意蕴的儿童言语思维不仅表现在修辞当中,还表现在结构和构思之中。因此,阅读这篇课文,要体味作者的思路,要重视孩子的自我发现。一是小水滴旅行地点的不断转换,从最高的山峰到宽广的大海,从青青的草原到浅浅的水洼;二是小水滴心情的变化,从旅行中的欢快到旅行结束的不舍。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让孩子心领神会,欣然而悟。
一年级的学生,对世界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根据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朗读与给图片配音的课堂形式。
本节课我运用“旅行”这一话题导入新课,先读准字音和词语,在读通句子,利用图片配音这一环节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用了小组比赛、男女生PK以及个别挑战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通读顺文章,基本达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用世界地图以及《世界多美呀》这一课的小鸡眼中的“世界”让学生具体可感地理解“世界”这一词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个别环节有所遗忘,都在下一环节有所弥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在给学生欣赏四个地方的图片时,应先引导他们发现这四个词语是四个不同的地方,再请他们欣赏图片。本次教学虽有不足但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