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朗读,读出个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如:我在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先从“勉强”、“慢慢地爬行”等词入手,学生借助对字词的理解,在第一次朗读中感知蜗牛爬行之缓慢,行动之艰难。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爬行图片展开想象,通过角色转换,体会蜗牛此刻的心情。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沮丧,懊悔,难过的心情。通过第二次朗读,学生心中蜗牛那可怜、垂头丧气的形象也愈加清晰起来。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再来读读以前蜗牛自由飞行的句子,在乐与忧,喜与悲的强烈对比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领悟,相信这些心得和领悟已溶入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层层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朗读感悟也一次次地得到了提升。
二、入情境 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借用多媒体画面营造比赛氛围,利用漂亮,可爱的小动物贴片再现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并说说自己摆放的理由。当老师带着疑惑的语气问,小蜗牛飞在哪儿呀?学生都争着上来当蜗牛。有一个学生把蜗牛贴在了蝴蝶等昆虫的前方,此时孩子们的小手举得更高了,无声地表达着他们的反对意见,于是第二个学生又把蜗牛移到了黑板最前端的边缘,并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已经遥遥领先了,把所有对手甩在了后面。”我想,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创设的情境,把对“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等关键字词的理解转化为了生动的场景。听着学生激情的朗读,看着他们得意的神情,仿佛他们就是那只蜗牛,凭着高超的飞行本领,轻轻松松捧走了奖杯。入情入境的学习,使学生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借留白 抒发体验
故事中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会和别人说什么?看到蜗牛背着很大很重的奖杯,再也飞不动了,动物朋友们会怎么劝他?最后翅膀退化了,只能背着重重的壳,慢慢爬行的蜗牛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等等,课文中都没有写出来,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展开合理想象。蜗牛获得奖杯后得意洋洋,为了让学生对蜗牛的心态有更直观的体验,我紧扣句子“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创设情境,蜗牛背着奖杯遇见了小蜜蜂、牛伯伯、小乌龟分别会怎么说呀?引导学生想象蜗牛说话的神态、语言。学生在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对蜗牛得意、骄傲、虚荣的体会,不再停留在字面,已溶入了丰富的语言,形象的动作,神情中。学生在丰富体验,升华情感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