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三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7-03-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莺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每当讲到《狐假虎威》一课时,总会很纠结。尤其是课文学完,问孩子们这一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学生们一脸茫然,不知道从何说起。而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教参规定的答案里面引:不要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然后让学生抄在书上背会,以防考试出这类题时咬笔杆儿不会。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对提高分数非常管用。当试卷上有这道题时,学生青一色全是教参答案,相应的试卷上全是醒目的对勾,学生心里美滋滋的,教师也面露喜色。可我却过不去自己这道坎儿,总觉得课不能这么上,道理也不能这么讲。
一个月前,又讲到这一则寓言,理解感悟后,我引导学生从狐狸的角度说说受到什么启发,从老虎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小嘴巴叽叽喳喳,一时间我插不上话。索性由他们说去吧!我站在讲台上,不停地环视着。你看,那一张桌上的两个同学争得不可开交,这边三个同学小脸涨得通红,不时地用手指着课文中的句子,好像在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
只剩下5分钟了,我打断了还在讨论的同学:“看大家眼睛闪着光亮,一定是有自己的精彩发现,说出来让全班同学听听?”霎时,小手林立。
“狐狸遇到了生命危险,他想方设法摆脱危险,救了自己,他是好样的。”小A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样一样,一脸神气。
我赶紧追问:“他用什么方法救自己?”
“他骗老虎!”小A脱口而出。
“可是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不能说谎啊!”我故意反驳。
“那……那……那是不能说谎骗老师和家长,但可以骗坏人。”小A支吾了一会儿。
我立马肯定:“是的,当我们的生命或财产受到坏人的威胁时,可以运用包括欺骗以内的任何手段保护自己。狐狸这时候的欺骗,是一种智慧。”
“可平常我们都觉得狐狸很狡猾,是一种坏动物。”小B有些疑惑。
“我们查字典吧!”我不想直接告诉他们。
有人举手:“字典上说‘狡猾,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如:狡猾的敌人引人上钩。引申:也做聪明讲,狡猾属聪明的同义词,但聪明是褒义词,而狡猾是贬义词。’”
“哦——”全班一阵恍然大悟。
“谁能从老虎的角度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开始转换方向。
有人早就等不及了:“老虎傻,不知道自己是百兽之王。”
“它连狐狸这点小诡计都识不破,不配当百兽之王。”
“老虎当时可能是真的被狐狸的装腔作势蒙住了,但他不应该全信,应该心存疑惑。事后,找一只当时撒腿而跑的小动物问一问,心里的疑惑不就一下子解开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小C也忍不住了。
“理论上讲,这方法还行。可你这一招是马后炮啊!”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停不下来了。
“老虎是百兽之王,他应该知道自己是靠实力当上的。认清自己的实力,就不会轻易被人蒙骗。”小D可能受到了小C的启发。
“有道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清自己也很重要。”我说。
下课铃响了,我转身离开教室,身后叽叽喳喳的声音还在继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