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3-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韩玉清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而找了个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