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期末反思
发布时间:2016-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包琴

一、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买一条围巾的钱正好够买3副手套,可以买多少顶?同类的购物举例说说,一个杯子的钱正好买2个牙刷等。

 

二、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如:1×3+1=   2×3+1=   3×3+1=   

1+3=  1+3+5=  1+3+5=  1+3+5+7=

1×3+1=   2×4+1=   3×5+1= 
四、重组教材创造的运用教材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如果有序的分出所有的可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