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课分为三个环节,摆手型,这个时候抓住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使短暂的手型成为永恒,再给孩子们观察,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在这个环节后,教师再提炼重点,总结,孩子的手型表现可以是单只手的表现,也可以是多手组合的表现。有了教师的总结打包以后,孩子的思维会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但是我又有一个小的顾虑,在给孩子看了固化的手型图片后,孩子会去模仿吗?在这节课上,十个孩子十个不一样的手型,在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的手。反之会怎样呢? 在第二个环节中,是想,类比联想和相似联想,关键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头脑风暴级别不是很高,但是全部观察下来,45个孩子,只有两个没有自己的创意。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有所收获的。但是感觉没有冲破。这是我的一个缺憾。转念想来,孩子已经不容易了,上课的老师看着都有点紧张,别说在座的只有10岁左右的孩子了。慢慢带着孩子放松下来,摆脱紧张情绪,我想这一点我是做到了。 最后环节是画,美术社团的孩子,本就喜欢画画,在最后的环节孩子是真正放下来了。但是我在微视频的制作上,还停留在菜鸟的水平。节奏太快了,重点虽然出示了但是不够到位。 这节课下来,又发现了下一个自己需要修炼和补足的地方,怎样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拍摄制作好微视频。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我用了展评法,画的快的孩子相互提醒,帮助,老师则帮助画的慢的孩子。一个班的孩子有近45个,作为老师的我,应接不暇。用了孩子们互相帮助指导,给意见的方法以后,作品有了一个台阶式的进步,根据教师的作业要求,孩子一一对照,给自己的同伴来“找茬”,乐此不疲,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相信孩子对色彩的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