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再教《麋鹿》
发布时间:2016-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飞

今天,我又再一次教学《麋鹿》这一篇说明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讲清楚课文内容是容易做到的,但这显然又是不够的。我在备课中搜集了许多有关麋鹿的资料,也捕捉到了许多课文中有价值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尝试着挖掘说明文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与麋鹿近距离的接触,努力去进行一次情感与智慧的旅行。力求将说明文上得富有情趣,情理交融。

1、目标的设置。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知识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一是方法态度目标,首先关注表达的顺序,然后关注作者在介绍麋鹿的过程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也是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无论是课文的学习还是达标检测都紧扣目标。

2、关注预习的检测,以检测为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课文朗读的检测,在检测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跋山涉水、销声匿迹、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用交流错字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每一个生字,从而巩固生字的学习方法。

3、为让学生掌握麋鹿外形的特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后,我利用课件从角、毛色、蹄子、尾巴等方面与驯鹿对比,进行判断,从视觉上认识麋鹿这一奇特的外形。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了学法指导,通过自读,勾画句子,思考,写感受等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然后,通过对比观察,抓住麋鹿的基本特点,然后创设了一个介绍麋鹿的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准确、抓住特点地介绍麋鹿,从而完成语言文字的内化。

从教学设计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吃透了文本,挖掘了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但是课堂上的不确定太多,实际操作与课前预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1学生还需培训。因为本学期刚接手本班,对学生的了解与培训正在进行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小组之间的学习过程等训练都不到位,还需继续训练。

2时间安排要恰当。每次公开教学都会犯时间上的问题,这次同样是前松后紧。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太“贪婪”,觉得在教材的处理上这也需要讲,那也需要说,鱼和熊掌想皆得,但课堂就只有40分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合理的选择才行,重难点的处理不太准确,造成时间分配不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