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建妹
评刘小琴老师的《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课堂进入的第一个活动板块:感悟“神”
1、朗读1~6自然段,画出表现姥姥剪纸神的语句。
(1) 姥姥剪纸“神”在哪?(2) 为什么这么“神”?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从诵读开始】
全班交流,成了学生个人的展示。同学们相继找出关于描写姥姥剪纸“神”及“为什么这么神”的语句,很自然很准时地进入了第二个活动板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等实践接受语言负载的信息,引导学生从“炼字 ”的角度去品味课文中恰到好处的精妙语言。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如“都”、“普普通通”、“乡亲们乐颠颠”等来揣摩感悟,走进文本,贴近姥姥这一“剪纸技艺高超”人物形象,并通过朗读来传递内心的情感,本堂课的语文味就散发出来了。如果不去品读词句,那习得语言,内化积累,培养积累将成一纸空文。如文中口语话的语言,使文章更加朴实、生动,贴近生活,教师提醒学生们以后写作时,不妨也可以学着试试看;比如,让学生用上夸张的说法来夸夸姥姥!(剪个老牛能——);又比如,在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缘由时,模仿“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这样一种通过对比描写的特殊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关注、使用这样言语形式,从而切实提高表达能力。真正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而组织的教学。
活动二:品位“爱”
1、 默读7~12段,,想想幼小时姥姥用剪纸拴着我,从那一幅幅牛兔图中体会出什么?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展示:读课文,说体会。
有三个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答案不谋而合,只是表达方式不一,都从牛兔图中体会出姥姥对我的爱。让学生从朴实的字里行间感悟姥姥对作者无尽的爱。 这个环节放手大胆,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活动三:铭记“情”
1、 自由读13自然段
(1)、用心读描写剪纸画面的语句,我想给他取名——
(2)、姥姥是想通过剪纸对我说:“……”,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姥姥,…..”
2、组内交流
3、展示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开放,大胆,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打破了常规语文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格局,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