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学与问》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建妹

《学与问》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第一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从字入手,引出汉字中也有学问,再追问为什么把知识说成学问呢?让学生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重点理解两句话,并通过比较句子,体会的重要性,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先介绍他的成就,再引导学生抓住经常缠着等词语体会哥白尼非常喜欢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并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体会他是由好问开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上勤学终于取得成功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读了哥白尼的故事受到的启发,并再次读读第一节中的句子,体会的重要。

那么,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并从文字中体会他的勤学与好问,让学生明白问不到答案时还应该多观察思考,向沈括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进行质疑提问,再通过交流理解古诗,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说说对学与问的关系的认识,明白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最后,我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补充说说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又出示了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从更多的信息中去懂得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