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小琴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因此,用什么手段让孩子们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 因此,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扣题导入,切入重点。  上课开始我以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为切入点,引出天上的文字(星星、云),脚下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便于进一步理解、研读内容。 

 二、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是课文的特点。在解读从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圈画出相应的词句,同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一种文字,获得了什么信息。在解读地书时,写花岗石这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又连用三个问句。我设置了疑问:这段文字中用几个动词写花岗石?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品读语文字特别是,学生了解拟人句的使用让文章变得更生动。

     三、拓展延伸,走进语文与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文中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延伸到课外,如:年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使学生在大自然的这些文字中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