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是根据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记叙了珍珠鸟由怕“我”到亲近、依赖“我”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以“我”对珍珠鸟的照顾和珍珠鸟的转变为两条主线。可以说文章有“我”的地方就有爱,为了抓住重点,决定重点研究三个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关爱下前后发生了哪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文章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我先让学生从文中圈画,做批注,再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又针对几个问题:小珍珠鸟,你“嗒嗒”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干什么?“我”用手抚摸“你”的羽毛时,你有何感受?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会梦到些什么呢?让学生想象说话。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批注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除了圈画、写关键词之外,似乎无东西可写。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批注要求及方法,知道如何批注。此外,无论是看课本还是课外书时,都要养成批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