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教《识字五》一课时,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在课的开始,我注重创设吻于课文内容的活动情境。课始,一辆小火车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儿童歌曲将孩子们带到了蔚蓝的大海边,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边游玩的情境中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抓住韵语间的留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
师:你们看,沙滩上有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生:有贝壳。
生:有小朋友。
生:有小朋友留下的脚印。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你会不会用课文中的三个词或其中的一个、两个地说一说沙滩上的景色呢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动脑筋,看哪一个小组能想得又快又好!(小组交流合作)
生:金黄的沙滩有五颜六色的贝壳。
生: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捡贝壳。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教学时写字的时间太少,可以多安排学生写一个字,以确保对生字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