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从“量桌子的长度”这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桌子的长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尺子是如何产生的。为此,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就提出三个问题:(1)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2)我们怎样使测量的结果一样呢?如果用同样长的小棒来量,结果会怎样?让学生再一次尝试用同样的统一的测量工具量,使他们体会到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从而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注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它的表象的:(1)画,让学生从0画到1,这一小段就是1厘米;(2)找,让学生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由于找的东西是学生喜欢的,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完成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集体的交流,这一交流过程使本来一些并没有发现的同学,通过其他同学的汇报,也掌握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实现了集体智慧的共享。(3)估,通过实物投影演示:用尺子量一量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宽的手指固定住,然后把手指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比一比。 (4)思,让学生根据尺子想一想还有哪一段长也是1厘米,这其实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