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与第三单元比变化多样了,数量关系也复杂,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才能理清解题思路。因此我利用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样能使隐藏的关系明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教学中我抓好以下几点:
1.在有目的的指导中生成“策略”。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而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各种策略的指导,二是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的指导。高年级要加大“策略”指导的力度,使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能经常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策略。即引导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对同一策略要反复进行指导,直至学生能灵活运用。例如,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能通过探究和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关键还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策略性知识。同时,还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就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发展。就本课时来说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对于一部分困难生来说需要积累一定经验后慢慢领悟。
3.在反思概括中提升。教学中,我还注意了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策略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概括,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运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的?”“我选用的分析问题策略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简捷?”“我选用的分析问题的策略是否是唯一的,还有更好的吗?”“其他同学用什么策略分析问题,对我有什么启发?”等等。通过比较、反思,引导学生把握每一种策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能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题后应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策略的应用过程,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提炼、整合,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