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份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6-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晴怡

评《姥姥的剪纸》

上周,袁明明老师执教了《姥姥的剪纸》,亮点很多:

一、图片展示,趣中品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用于视觉、听觉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而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惟妙惟肖的剪纸,让学生欣赏并起名,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老师让学生回忆文本,感受姥姥剪纸的语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剪纸作品,并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呢,老牛总是在干活儿。”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到剪纸艺术的趣味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

袁老师以她深情地投入、动情的语言不断地感染学生,加上恰到好处的剪纸艺术图片的展示、辅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学生徜徉于画面和文字之中,感受到姥姥和的浓浓的祖孙情意,他们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画面想象,童梦含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袁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剪纸背后的温情画面,给予学生充分地自由想象的空间,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们纷纷积极地思维,大胆地发言,这些个性化的回答包含了孩子们许多善良而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较好落实。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教师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的坚持训练,会使学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开放式的想象说话训练也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编造的美好画面中一点一滴地体会老牛小兔的脉脉情深。

 

三、读写结合,切身入情。

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用柔美的充满感情的语调,或问、或读、或描绘、或讲述。在温馨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精妙,领悟语境的美妙,力求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教者巧妙地进行了读写结合。《姥姥的剪纸》一文,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姥姥剪纸的,而且还让我们品味了姥姥剪纸的,一份对孙儿的。姥姥的一幅老牛期待图让我们每个人都心头一动,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作者最后说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在这里,教师提出要求,想象的心境梦境,并进行写话,把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真挚地、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在这里,袁老师巧妙的让孩子把虚幻缥缈的化为笔尖字字珠玑,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不仅发展了学生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