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的磨课历程
课前思考
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认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学情分析:
有什么:认识了几分之一
缺什么: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后,这样的几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补什么: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几
思考与困惑:
1、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是它的几分之几”有困难,具体表现为不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初步学会用直观和联系分数的含义的方法,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学生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生活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磨课过程
第一次试教
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板书)
T:你认识它吗?请你介绍一下。
S:二分之一,(先写的是)分线(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平均分。(这是)分母,表示分成2份,(这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2、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用分数表示?用哪个分数呢?与你的同桌说说理由
T:为什么涂色部分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S:这个圆(正方形)(三角形)平均分成了3(4)(6)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
3、小结并揭题:
T: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几
1、引发认数需要: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涂上颜色。
T:像这样说一说,你涂出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S:自主操作,同桌交流
交流:
1、S:,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4份,有4个四分之一,是它的四分之四。2、那像这样涂了2份,3份呢?你能像他那样说一说吗?
S: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2(3)份,有2(3)个四分之一,是它的四分之二(四分之三)
3、小结:看来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几份,有几个四分之一,就是它的四分之几。
4、试一试
认识丰富的几分之几
T:通过正方形纸我们初步认识了几分之几,下面来考考大家,试一试!像刚才那样先说一说涂色部分有几个几分之一,再填入这个分数。
S:自主完成,说一说
交流:答案(每个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和
,哪个分数更大些?用两张完全一样的纸折一折,分别涂出
和
再比较大小。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S:动手操作,说一说、比一比。
T: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S:涂色的部分比较多,表示的分数大。
T:你们都是这样比的吗?有不同的方法吗?
S:表示5个
,
表示3个
,所以
比较大。
T:是不是这样,(边板书边说),表示5个
,
表示3个
,所以
比较大。
四、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2
联系每次写出的两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
2、想想做做3
填一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想想做做4
你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涂几份只要看分子,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第二次试教: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板书)
T:你认识它吗?请你介绍一下。
S:二分之一,(先写的是)分线(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平均分。(这是)分母,表示分成2份,(这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3、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用分数表示?用哪个分数呢?与你的同桌说说理由
T:为什么涂色部分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S:这个圆(正方形)(三角形)平均分成了3(4)(6)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
3、小结并揭题:
T: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三、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几
1、引发认数需要: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T:涂了一份,我们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S: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说理由)因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
T:我们还可以继续涂这样的几份?(2份3份)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请你接着涂一涂,并像这样说一说。
S:独立操作,同桌互说
交流:
1、那像这样涂了2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T:我们来看,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那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个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个(也是它的四分之一),有几个四分之一(2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S: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2份,有2个四分之一,是它的四分之二。
2、T: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这里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吗?(涂了3份)同桌互说
S:同桌交流
指名说
3、小结:看来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几份,有几个四分之一,就是它的四分之几。
4、试一试
认识丰富的几分之几
T:通过正方形纸我们初步认识了几分之几,下面来考考大家,试一试!像刚才那样先说一说涂色部分有几个几分之一,再填入这个分数。
S:自主完成,说一说
交流:答案(每个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T:请你仔细观察,第一横排的4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说
S:分母都是9
T:为什么这里分母都是9
S:都把三角形平均分成9份。
T:第二横排呢?
S:分子一样,都是3(为什么都是3),都涂了其中3份
T:对呀,分母表示平均分的分数,而分子表示涂了其中的几份。
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T:老师这里有2个相同大小的圆,它们涂色部分可以分别用哪个分数表示?
S:和
T:哪个分数更大些?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S:说一说、比一比。
T:哪个分数大?
S:
T:有不同意见吗?
S:大,涂色的部分比较多,表示的分数大。
T:你们都是这样比的吗?有不同的方法吗?
S:表示5个
,
表示3个
,所以
比较大。
T:是不是这样,(边板书边说),表示5个
,
表示3个
,所以
比较大。
T:现在还有一个分数,,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S:(说说理由),表示7个
,比5个
大。
四、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T:你现在会比较像这样的分数大小了吗?(会),好,打开书本92页,第4题。动手涂一涂,比一比。
S:学生自主完成
交流答案
2、想想做做第5题。
T: 你看,有两个小朋友在分蛋糕,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谁吃得多?填一填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S:........
第三次试教: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
T:你认识它吗?课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认识的二分之一。
2、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用分数表示?用哪个分数呢?与你的同桌说说理由
T:为什么涂色部分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S:这个圆(正方形)(三角形)平均分成了3(4)(6)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
3、小结并揭题:
T: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四、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几
1、引发认数需要: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涂上颜色。
T:折成同样大的4份,是什么意思?就是怎样分成4份?
T:请你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过程中引导:很多小朋友涂出了1份,除了涂1份,我们还可以涂几份?(2份、3份)
T:我们来看看,像这个小朋友一样涂了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S: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说理由)因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
T:那涂了2份,3份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2、认识 理解
T:(呈现学生资源)涂了3份,涂了几个四分之一?想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T:我们来看,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那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个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个(也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个呢?(四分之一)有几个四分之一(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S: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3份,有3个四分之一,是它的四分之三。
T:他们两个分法不同,涂法也不一样,为什么也表示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三?
S:他们都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3份,有3个四分之一,是它的四分之三。
T:(呈现学生资源不同分法、涂法的涂了2份),这个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像刚才那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S:
3、小结:看来不管怎么分、怎么涂,只要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几份,有几个四分之一,就是它的四分之几。
4、试一试
认识丰富的几分之几
T:通过正方形纸我们初步认识了几分之几,下面来考考大家,试一试!像刚才那样先说一说涂色部分有几个几分之一,再填入这个分数。
S:自主完成,说一说
交流:校对答案(个别错误资源)
说说涂色部分的分数的意义
T:请你仔细观察,第一横排的4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说
S:分母都是9
T:为什么这里分母都是9
S:都把三角形平均分成9份。
T:第二横排呢?
S:分子一样,都是3(为什么都是3),都涂了其中3份
T:对呀,分母表示平均分的分数,而分子表示涂了其中的几份。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和
,哪个分数更大些?用两张完全一样的纸折一折,分别涂出
和
再比较大小。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S:动手操作,说一说、比一比。(时间不够)
T:老师这里有2个相同大小的圆,它们涂色部分可以分别用哪个分数表示?
S:和
T:哪个分数更大些?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S:说一说、比一比。
T:哪个分数大?
S:
T:说说理由
S:分得越多,每份越小
T:这里两个圆分得份数不同吗?是一样的,都平均分成了8份。现在看分别涂了这样的几份?到底哪个分数大?
S:大,涂了5份,
涂了3份,5份大。
T:你们听明白了吗?
T:那现在还有一个分数,,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S:(说说理由),,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涂其中的7份,比5份和3份大。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四、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T:你现在会比较像这样的分数大小了吗?(会),好,打开书本92页,第4题。动手涂一涂,比一比。
S:学生自主完成
交流答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是每一份而不是取的那一份。学生前期基础没有掌握好,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很模糊,导致这节课的教学不是很流畅,学生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当然,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围绕着学生去开展整堂课,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施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做的规范、学得明白,我们教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太过随意性,不得有一丝的粗心大意,要给学生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说多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 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学习。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 段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想学习爱学习。而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孩子们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与他们适时 地鼓励与奖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