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郑老师的课堂以情动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情绪、情境中。
郑老师抓住贯穿全课的一个“神”字进行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姥姥剪纸“神”的语句。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了课文片段:如在教学“祖孙情”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容易的,孩子们便能体会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巧妙进行了读写结合。作者最后说“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在这里,教师提出要求,想象“我”的心境梦境,写话练习,把“我”对姥姥的思念真挚地、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是此课最大的“亮点”。在这里,教师巧妙的让孩子把虚幻缥缈的“情”化为笔尖字字珠玑,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不仅发展了学生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是如果把这一要求明确出示在PPT上,学生可能会写得更好。
这堂课中,我觉得对细节处还可以磨得更精细点,相信在不断地磨课中,课堂一定会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