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接触,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又要挑战新的任务: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写字。今天我们有幸走进了唐亚老师的课堂,聆听了一堂充满趣味又不失扎实丰实的课堂。
一、巧妙利用现场资源拓宽孩子思维。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组词对于刚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这需要老师的智慧引导。如果是我,课上唐老师这样引导孩子:
师:同学们,谁能用“人”说个词?如老师是“大人”,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是“小人”(老师语气强调突出“大人”),接着问爷爷呢?是大人,可爷爷年纪比老师大多了,也可以称为“老人”。然后,沿着年龄这个话题,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也出来了。
师:“同学们,老师是女人”,(语调突出“女人”)孩子们自然能从性别上分出“男人”;工厂里做工的人叫——孩子们很快会说出“工人”;我们是“中国人”,我想很快就会有“外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等词语的出现。我们的家在滨海,也可以说我们是滨海人,想必有些孩子能说出其它的地方。我们是一(8)班学生,我们是“主人”,听课的老师是——“客人”……今天,教室里的人真多呀,什么时候比现在还多?此时,老师再有机地渗透说话练习。做操时操场上的人更多!超市里的人真多呀,付钱的人排成了一个长长的队。放学时,校门口人真多呀,我都快挤不出去了。象这样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孩子们的收获会很大,激活孩子们的原有知识积累,构建新的知识。让他们乐于探索新知识。
二、关注学生状态,调整学习情绪。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程度,提高学生参与度,这是有效课堂的关键点。从心理学角度看,七、八岁孩子的注意持久力很短,要求老师不断地组织教学,刺激、引导他们的注意力。本节课上,唐老师动静结合,用平和并充满激励的语言促使有孩子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