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 教学反思
近来我教学了《狼和小羊》一课,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披上去吃小羊。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充满趣味性,学生十分喜欢。
在课堂上,我围绕狼的三次“找碴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用直线划出狼的话,用曲线划出小羊的话,接着一段一段地来学习。在学习第一次找碴儿时,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关注狼说的话,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感叹号,第二句是问号,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然而然能从标点符号中体会出狼凶狠的语气了。在理解完小羊说的话后,问狼没事找事儿,小羊是什么反应?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学生立刻就找出“温和”一词了,然后让女同学温和地读读小羊的话。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对对话朗读的方法已有所了解。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找碴儿,让学生在学习时要关注标点符号来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对于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十分感兴趣,读得相当投入,积极性很高,尤其读到“气冲冲”、“是不是”等词时,学生能读出狼找碴儿的凶狠。指导学生读小羊的话时,也能读出小羊可怜、温和的语气。
在教学课文时,我运用课文插图,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有效资源,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让他们说说狼和小羊不同的神情,学生一看就能感受到狼十分凶恶,小羊很温顺。再让他们细细观察,狼和小羊的外形特点,学生不难观察到狼长得就很凶相,小羊是很温和、可爱的。接着导入课文,让学生想想狼坏在哪里,带着疑惑自学课文。由图引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的能力,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
在学习中,我让学生结合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记住朗读的技巧,感受狼的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和善良,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十分感兴趣,我请了好几组,引领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反复的情景表演朗读中让学生假装自己就是狼或小羊,深切感受狼和小羊不同的本质。